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文件 > 工作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4-30 11:29 编辑:人社局 来源:劳动关系与调解仲裁科 字号: 阅读:

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直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纵深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法律法规宣传

依托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载体线上宣传“三指引一指南”(《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等法律法规政策,引导平台企业(含平台合作企业,下同)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订立书面协议;编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等读本,联合邮政、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行业部门,深入平台企业开展法规宣传、政策解读、行政指导,引导劳动者依法合理维权,压实企业规范用工的主体责任。

二、强化督促指导平台企业依法规范用工

加强平台企业用工规范指导。建立仲裁员联系平台企业制度,常态化开展“百名仲裁员服务千家企业”、“三送一检(送法律、送政策、送案例和开展劳动用工法律体检)”等活动,摸清平台企业当年用工数量(含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用工形式、劳动合同或书面协议签订、支付劳动报酬、参加社会保险、落实休息休假等相关情况,指导平台企业规范用工,积极履行用工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快递行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在新业态领域推广使用电子劳动合同,免费为劳动者和平台企业提供合同订立服务‌。

引导平台企业合理确定劳动报酬。加强最低工资保护,劳动者在恶劣天气、夜间等情形下工作的,企业应适当给予补贴;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企业参照有关规定支付劳动者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标准的合理报酬或给予劳动者额外补偿。

督促平台企业合理安排休息休假。建立防疲劳机制,对于网络餐饮、网络约车、快递物流等涉及交通安全的新业态行业,平台企业应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或其它方式设置强制休息规则,在当日连续累计工作四小时后,应积极鼓励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醒劳动者休息。网络餐饮平台对连续送单超过四小时的,休息二十分钟后再派单,防止因连续作业产生事故隐患。

三、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新就业形态范围

通过“数据找人”扩大参保覆盖范围,持续落实将基层快递网点快递员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积极推进补充工伤保险发展,将保障范围扩大到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各类灵活就业人员,按照国家部署按期启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平台企业使用全日制劳动者,平台企业应为劳动者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平台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的,劳务派遣企业应为劳动者依法参加社会保险。鼓励平台企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购买意外伤害险、重大疾病险等商业保险。

四、积极推进劳动保障权益劳资双方集体协商

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机制,开展“春季要约”行动,集中攻坚新业态领域集体协商,指导企业(行业)规范开展要约应约,指导劳资双方找准“最大公约数”,推动新就业形态领域签订集体合同。引导鼓励平台企业与劳动者重点就订单分配、奖惩制度等劳动规则和算法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合理确定订单价格、抽成比例、配送时间等涉及劳动者权益的事项,确保平台算法向善。以快递行业为切入口,开展劳动报酬集体协商行动,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水平。

五、进一步畅通劳动保障权益维护绿色渠道

建立新就业劳动争议速裁工作机制,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速裁庭,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争议案件,依法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缩短到30日内结案)。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争议一站式联合调解中心实体化建设,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因劳动报酬、奖惩、休息、职业伤害等劳动纠纷提供一站式调解服务;建立新就业形态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就地就近化解矛盾纠纷,依托当地新就业形态行业党委、行业协会等,打造快递、餐饮外卖、交通运输等行业调解组织,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调解行业内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争议。

依托“工会驿站”、“零工驿站”,建立劳动维权咨询服务点,提供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和免费维权咨询服务。

六、加强部门联动跨部门联合监管

健全完善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部门联动机制,加大部门联合监管力度,将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休息休假作为检查重点,将平台企业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范围,对平台企业开展主动监察,压实平台企业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加强治理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问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及时约谈违规企业,切实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工作,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各地落实情况每月底按月报送市局。

联系人:赵琛琛  联系电话:0557-3024013

                                                                                         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