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562179030/202307-00018 信息分类: 就业失业登记
发布机构: 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3-07-10 发布日期: 2023-07-10 09:53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宿州市2023年第二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报告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宿州市2023年第二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报告

来源: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3-07-10 09:53 编辑:宿州信息公开014

宿州市就业失业动态监测

分析报告

2023年第二季度

安徽省宿州市就业管理中心

O二三年

  

为准确把握我市就业失业状况及变化趋势,2023年第季度,宿州市就业管理中心对6个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1个经济开发区和60家重点企业招工及人员流动情况、10个行政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开展了动态监测,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人社部门紧紧围绕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目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聚焦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扩大政策宣传广度,多措并举抢开局、稳就业、促创业。截至目前,根据省厅数据调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502人,完成年度任务的44.58%,超序时进度2.9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4425名,完成年度任务的105.36%;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606,完成年度任务的43.29%,超序时进度1.6个百分点;监测企业缺工情况整体好转,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青年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搭建平台、兜牢底线”两“路”并进,助力高校毕业生“宿速就业”。截止目前,已开发政策性岗位7000个,青年就业见习岗位4331个,新增就业见习1163人,拨付就业见习补贴资金749.82万元2023届高校毕业生已有7990人就业,占毕业生总人数66.54%其中留皖就业人数585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48.75%就业率为73.27%,已和2022年底留皖就业率基本持平;留宿就业人数283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23.61%就业率35.48%,比去年同期上升3.95个百分点。

(二)积极落实就业促进暖民心行动,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职能,努力畅通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供需对接渠道,有效助力居民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目前,“社区快聘”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累计访问量160.87万人次,注册企业5186家,居民登记数4.16万人,提供在线岗位7.84万个,实现就业5429人;全市拟建成充分就业社区86个完成年度目标98.85%;通过开展实名制帮扶工作,全市共帮扶失业人员6945名,帮扶率100%。。

全力推进创业培训工作,强化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力度。目前,全市共支持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业者4832新增天使投资9261万元新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61.54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3.52亿元,财政贴息436.94万元,开展免费创业培训2488全市11家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在孵企业264家,带动就业8755人。

三、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

经过一季度的用工求职高峰,二季度市场供求季节性收窄,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18.23%和20.61%;和去年同期相比,企业经营状况得以改善,经济稳步提升,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37.28%和38.94%;本期求人倍率为1.64,环比上升0.05、同比下降0.02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订单需求量的增加,制造业加快生产活动步伐,第二产业需求比重环比、同比分别上升3.470.52个百分点;夏收农忙时节带动第一产业用工需求,环比、同比分别增加0.55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工需求稍有回落,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比上季度减少;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比去年同期减少。

为做好“毕业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全市各级公共就业部门积极开展局长进校园”、“就业扬帆 政策护航”等系列活动,先后走访市内外十余所高校,实施政策、招聘、就业、创业、技能、帮扶六进校园行动,纵深推进“人才归宿”政策,聚焦解决青年人才来“宿”住宿问题。本期新成长失业人员环比、同比分别增加3.17%和13.38%,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环比、同比分别增加18.46%和36.69%;外地户籍求职人员环比、同比分别增加48.13%和565.76%;在学人员环比、同比分别增加257.69%和25.68%。16-34岁年龄段和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求职比重也均呈上升走势。

四、企业用工情况

由于部分企业因年后订单增多招用的临时生产人员陆续离岗,其中安徽汉唐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仅5月份就离职91人;且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多,部分求职者受薪资水平、发展机遇等因素的影响,选择跳槽换岗。本期60家监测企业流失总人数较上季度增加3.29%,期末在职员工22820人,比上期末和去年同期分别减少0.69%和2.25%。总人数虽然减少,但实有员工中技工数量增多,共6314人,环比、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32%;占比27.67%,环比、同比分别上升0.480.98个百分点。

一季度系列用工帮扶措施的精准实施,本期计划招聘人数下降,环比、同比分别减少12.78%和43.22%,主要以互联网、交通运输、计算机软件、市场运营、实验室检测、销售等岗位为主。为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我市打破区域局限,以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组织企业先后赴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淮北理工学院、皖西学院等高校开展“宿州名企专场”招聘会;在合肥组织举办“欢迎回家——2023届宿州学子计算机类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共解决企业用工1191人,招聘成功率为54.71%,环比下降3.66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9.58百分点;其中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167人,占实际招聘的14.02%,环比、同比分别上升12.219.64个百分点。期末监测企业仅缺工266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44.63%和62.32%。

五、产业园区用工情况

本期产业园区新入驻企业6家,共招募新员工1117,成功率为43.79%,环比、同比分别上升0.1516.79个百分点。期末127家企业实有员工27918人,环比、同比分别增长0.24%和3.42%。在职人员整体相对稳定,流动性降低,本期共流失1050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18.35%和18.1%;流失率为3.76%,环比、同比分别下降0.860.99个百分点。但产业升级使得企业普遍缺乏技能型人才,而园区内企业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就业环境、薪酬待遇等方面相对其他园区不具备竞争力,专业技术人员流失情况持续存在,期末园区内实有专业技术人才2010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0.79%和17.08%。期末缺工370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47.14%和34.4%;但技工的缺工比重达51.62%,环比、同比分别上升12.3311.73个百分点。

六、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

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发达地区对农民工就业创业的磁吸能力持续提升,很多农民工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建筑、制造等行业,而是进入了一些新领域、新业态,如快递、外卖、农产品网站、直播带货等。本期行政村外出转移就业稳中有增,新返乡299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96.22%和74.57%;新增外出482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3.15%。季末外出总量为12091人,环比、同比分别增加1.54%和5.10%;占县内总劳动力的53.48%,环比、同比分别上升0.812.59个百分点。

从外出流向看,为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灵璧县人社部门大力宣传省内就业创业政策,多渠道推送省内就业岗位,本期13.28%的农民工选择省内就业,环比、同比分别上升3.696.71个百分点。选择省外转移就业的农民工不再局限于长三角地区,其本期的转移比重环比、同比分别下降27.1332.43个百分点;省外其他各地区的转移比重均有所提升。本地非农就业人数较上期减少4人,企业就业仍为首选渠道,占比40.98%,自主创业人数占比21.31%。

七、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切实做好企业用工保障服务。进一步畅通岗位需求信息与就业求职信息的对接通道,充分发挥“2+N”招聘会主渠道作用,分区域、分行业开展岗位供需对接活动,搭建好求职用工的桥梁,助力劳动者与企业“无缝对接”。深入推进实施“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不断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质扩量增效保驾护航。

(二)切实抓好重点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按照“分类帮扶、因人施策、精准精细”的原则,针对差异化特征,提供精细化支持。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扩”岗位。在稳定扩大政策性岗位招录规模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着力扩大就业容量,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源头活水。二是加强就业服务“促”对接。抓住毕业季有利时机,精心组织“招才引智高校行”等活动,多渠道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三是加强就业帮扶“兜”底线。会同高校全面摸排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对离校后还没有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较长时间未就业的失业青年,精心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努力让困难毕业生尽早就业。

(三)切实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坚持援企稳岗、创业增岗“双向发力”,以创业安徽行动为抓手,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群体初创实体和孵化基地的税收优惠、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力度,全力做好各类群体留宿创业、返乡创业服务保障工作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

一、市场概况

二季度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月”、“文化旅游人才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会205场次, 838家企业进场招聘,共需求33785人,环比减少18.23%、同比增加37.28%;求职20633人,环比减少20.61%、同比增加38.94%;本期求人倍率环比上升0.05、同比下降0.02(见下表)。

招聘单位数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求人倍率

本期数

环比增减

同比增减

本期数

环比增减

同比增减

本期数

环比增减

同比增减

本期数

环比增减

同比增减

(家)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838

-143

-4

33785

-7532

9175

20633

-5355

5783

1.64

0.05

-0.02

二、市场需求数据与分析

(一)全市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情况

1、从产业需求来看,第二产业仍是需求主体,占比51.14个百分点,环比、同比分别上升43.470.52个百分点。二季度是传统农忙季节,第一产业需求人数环比、同比分别增加0.550.3个百分点(见下表)。

产业

需求人数

(人)

需求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第一产业

2,684

-368

804

7.94

0.55

0.3

第二产业

17276

-2419

4819

51.14

3.47

0.52

第三产业

13825

-4745

3552

40.92

-4.03

-0.82

2、主要行业需求情况,十个重点监测行业需求人数合计为29992人,占总需求的88.79%,环比、同比分别下降0.02个百分点和0.75个百分点。二季度本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因棚改工作开展等因素,二者需求人数双升,环比、同比分别增加1.193.24个百分点;制造业是本地支柱型产业,占比44.73%,环比上升3.08个百分点、同比减少0.3个百分点(见下表)。

行业

需求人数

需求比重

(人)

%)

制造业

15111

-2097

4028

44.73

3.08

-0.3

批发和零售业

2810

313

347

8.32

2.28

-1.6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212

-1632

1016

6.55

-2.75

1.69

建筑业

1992

-289

897

5.9

0.38

1.45

住宿和餐饮业

1550

-1062

642

4.59

-1.73

0.9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344

-174

-762

6.94

0.85

-5.6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81

-508

243

2.02

-0.86

0.24

房地产业

1255

58

782

3.71

0.81

1.7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611

-996

577

4.77

-1.54

0.57

金融业

426

-318

185

1.26

-0.54

0.28

3、从用人单位性质看,有限责任公司需求占比59.61%,环比上升5.2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本季度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的持续推进,其他企业的需求比重上升,需求占比5.95%,环比、同比分别上升1.772.2个百分点(见下表)。

单位性质

需求人数

(人)

需求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集体企业

247

21

159

0.73

0.18

0.37

股份合作企业

729

-217

109

2.17

-0.14

-0.37

联营企业

173

-157

15

0.51

-0.30

-0.14

有限责任公司

20052

-2249

5461

59.61

5.21

-0.11

股份有限公司

1869

-2201

1390

5.56

-4.37

3.6

私营企业

4057

-1195

-86

12.06

-0.75

-4.9

其他企业

2002

289

1087

5.95

1.77

2.2

\\台商投资企业

672

-740

178

2.00

-1.44

-0.02

外商投资企业

1001

-418

-30

2.98

-0.48

-1.24

个体经营

2834

-453

921

8.43

0.41

0.6

(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与求职的职业情况

1、职业类别需求和求职情况

从需求情况来看,随着本市制造业发展迅速规模扩大,本期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需求占比45.66%,需求比重“双升”,环比、同比分别上升4.590.88个百分点。

从求职情况来看,因第一、二产业释放大量空岗,本期农林牧渔业和生产制造业的求职人员增幅明显,两者环比分别上升8.383.24个百分点,同比分别上升1.892.64个百分点。此外本期进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多数选择从事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工作,其求职比重环比、同比分别上升0.414.07个百分点(见下表)。

职业类别

需求情况

求职情况

求人倍率

需求

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求职

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单位负责人

242

0.72

-0.16

-0.88

58

0.28

-0.21

-0.54

3.71

1.16

0.75

专业技术人员

4001

11.84

-0.95

4.39

1159

5.62

-1.4

-0.56

3.13

0.54

1.23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2900

8.58

-0.65

-2.2

3210

15.56

0.41

4.07

0.88

-0.05

-0.61

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6182

18.3

-3.35

-3.27

3381

16.39

-4.84

-8.55

1.74

0.22

0.36

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

2675

7.92

0.58

0.6

1808

8.76

4.38

1.89

1.42

-0.99

-0.27

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15425

45.66

4.59

0.88

8592

41.64

3.24

2.64

1.71

0.12

-0.1

2、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和求职职业排名情况

1)本期需求大于求职缺口较大的职业前二十个,用工缺口为6069人,主要以制造类、销售类和客服类人员为主。其中缺口最大的前五个职业分别为缝纫工、营销员、制鞋工、客户服务管理员和信息通信网络线务员用工缺口分别为971人、726人、676人、632人和540人。从求人倍率来看,排名前五的集中在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相关经验的工作人员,分别为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99、化工生产工程技术人员129、化工单元操作工297、客户服务管理员632和保险代理人145人。技术类人员和服务类人员较为短缺。

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二十个职业情况

序号

职业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1

缝纫工

1,242

271

971

4.58

2

营销员

888

162

726

5.48

3

制鞋工

756

80

676

9.45

4

客户服务管理员

685

53

632

12.92

5

信息通信网络线务员

645

105

540

6.14

6

全媒体运营师

476

65

411

7.32

7

化工单元操作工

316

19

297

16.63

8

呼叫中心服务员

354

102

252

3.47

9

电子商务师

220

23

197

9.57

10

车工

330

145

185

2.28

11

保险代理人

160

15

145

10.67

12

房地产经纪人

160

20

140

8.00

13

制材工

160

30

130

5.33

14

化工生产工程技术人员

135

6

129

22.50

15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

260

135

125

1.93

16

信息通信业务员

200

90

110

2.22

17

质检员

142

34

108

4.18

18

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

129

27

102

4.78

19

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

103

4

99

25.75

20

幼儿园教师

104

10

94

10.40

2)本期市场求职大于需求缺口较大的职业二十个,用工缺口为2552人。其中缺口最大的前五个职业分别为包装工、行政办事员、理货员、保安员和网约车配送员,缺口分别为359人、197人、159人、156人和154人。从求人倍率来看,就业压力较大的前五个职业分别为道路货运家政服务员0.09、政务服务办事员0.12、村务和社区工作者0.13、保洁员0.13、安全员0.13(见下表)。

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二十个职业

序号

职业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1

包装工

235

594

359

0.40

2

行政办事员

41

238

197

0.17

3

理货员

41

200

159

0.21

4

保安员

28

184

156

0.15

5

网约配送员

47

201

154

0.23

6

快递员

41

190

149

0.22

7

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

41

180

139

0.23

8

家政服务员

14

153

139

0.09

9

采购员

32

169

137

0.19

10

村务和社区工作者

20

154

134

0.13

11

仓储管理员

21

148

127

0.14

12

保洁员

18

139

121

0.13

13

后勤管理员

39

148

109

0.26

14

物业管理师

22

107

85

0.21

15

家畜饲养员

80

160

80

0.50

16

安全员

12

90

78

0.13

17

文职人员

17

78

61

0.22

18

会计专业人员

10

70

60

0.14

19

政务服务办事员

8

66

58

0.12

20

客运车辆驾驶员

40

90

50

0.44

3、求职人员类型情况

从求职人员的构成结构来看,因正值暑假和“毕业季”,进场求职的高校生大幅增加,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环比、同比分别增加18.46%和36.69%;寻求暑期工的在学人员环比、同比分别增加257.69%和25.68%。受本市各类人才政策的影响和居住环境的提高,本季度外地户籍的求职人员激增,环比、同比分别增加48.13%和565.76%(见下表)。

求职人员类型

求职人数

(人)

求职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新成长失业青年

2246

69

265

10.89

2.51

-2.45

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

231

36

62

10.28

1.32

1.75

失业人员

6425

-2515

576

31.14

-3.26

-8.25

在业人员

601

-424

58

2.91

-1.03

-0.75

退休人员

326

48

63

1.58

0.51

-0.19

在学人员

93

67

19

0.45

0.35

-0.05

本市农村人员

9717

-2998

3761

47.09

-1.84

6.98

外地户籍求职人员

1225

398

1,041

5.94

2.76

4.7

4、求职人员性别情况

从求职人员的性别来看,本季度男性仍是求职主力,占比52.35%,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2.53个百分点(见下表)。

性别

求职人数

(人)

求职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10802

-2881

3404

52.35

-0.3

2.53

9831

-2474

2379

47.65

0.3

-2.53

5、年龄需求和求职情况

从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年龄要求来看,本期16-24岁和25-34岁年龄段的需求比重合计为64.79%,环比、同比分别上升2.363.38个百分点,企业发展需要更多年轻血液注入活力。

从求职人员供给看,本期求职人员相对“年轻化”,16-34岁年龄段的求职比重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占比53.37%,环比、同比分别上升7.833.72个百分点(见下表)。

年龄

需求情况

求职情况

求人倍率

需求

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求职

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16-24

9579

28.35

-0.53

4.96

4605

22.32

3.24

-0.68

2.21

-0.31

0.43

25-34

12312

36.44

2.89

-1.58

6406

31.05

4.59

4.4

2.05

-0.08

-0.41

35-44

5974

17.68

-3.38

-5.06

5737

27.8

-6.32

-4.02

1.17

0.07

-0.11

45岁以上

3233

9.57

0.24

-0.52

3885

18.83

-1.52

0.31

0.96

0.12

-0.04

无要求

2687

7.95

0.77

2.19

/

/

/

/

/

/

/

6、文化程度需求和求职情况

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的需求来看,本季度招聘企业多半是密集型劳动产业,招聘主要以普工为主,对学历要求不高。对无要求比重双升,环比、同比分别上升2.125.25个百分点。

从人员供给来看,本期高中求职者为主要求职人员,所占比重56.94%,环比上升1.9个百分点、同比1.22个百分点。

从求人倍率来看,文化程度层次越高,求人倍率越大,虽然市场内高学历人才供给有所提升,但仍无法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见下表)。

需求情况

求职情况

求人倍率

需求

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求职

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初中及

以下

3441

10.18

   -1.21

2.78

5306

25.72

-0.01

7.59

0.93

-0.02

0.05

高中

15187

44.95

1.01

-6.84

11749

56.94

1.9

-1.22

1.58

0.07

-0.1

其中:职高技校中专

3335

21.96

0.4

-6.31

1078

9.18

-2.72

-12.61

3.78

1.04

1.6

大专

5433

16.08

-0.52

-1.8

2395

11.61

-0.25

-5.97

2.55

0.08

0.66

大学

3817

11.3

-1.41

0.6

1183

5.73

-1.64

-0.4

3.51

0.52

0.41

无要求

5907

17.48

2.12

5.25

/

/

/

/

/

/

/

7、技术/技能等级需求和求职情况

从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技能/技术等级的需求来看,本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技能/技术无要求占主要地位,需求比重78.34%,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占比3.13%,需求比重“双升”,环比、同比分别上升0.30.73个百分点。

从劳动力的技能/技术等级的供给来看,本期初级专业技术求职人员双升,环比、同比分别上升1.552.43个百分点。本期进入市场求职的主要是无技能或技术人员,占比81.59%,环比、同比分别下降0.142.71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求职者选择学习考证,拥有一技之长后再去求职。技术性缺工现象得到缓解(见下表)。

技能/技术

等级

需求情况

求职情况

求人倍率

需求

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求职

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初级技能

2823

8.36

0.5

-1.08

1796

8.7

1.55

2.43

2.85

-0.15

-0.93

中级技能

1354

4.01

0.06

-0.13

408

1.98

-0.41

0.22

4.6

0.72

-0.57

高级技能

96

0.28

-0.16

0

3

0.01

-0.24

-0.13

32.88

28.77

28.32

技师

0

0

-0.07

-0.02

0

0

0

-0.01

0

0

-6.91

初级专业技术

1986

5.88

-0.53

-0.1

1312

6.36

-0.16

0.49

2.8

-0.01

-0.18

中级专业技术

1059

3.13

0.3

0.73

279

1.35

-0.62

-0.29

5.08

1.55

1.37

无技能或技术

/

/

/

/

16835

81.59

-0.14

-2.71

1.28

0.03

-0.01

无要求

26467

78.34

-0.1

0.6

/

/

/

/

/

/

/

第二部分:失业动态监测情况

一、失业动态监测总体情况

二季度末,我市60家监测企业就业人数为22406人,较1月份建档期和上期末分别减少54人和61人,减幅分别为0.24%和0.27%。人员减少主要因为安徽汉唐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因年初订单增加,招用部分临时工,5月份离职91人(见下表)。

调查期

建档期总岗位数

调查期总岗位数

岗位变化总数

变化幅度

岗位减少总数

新招员工人数

20231

22460

22187

-273

-1.22%

391

118

20232

22187

22487

300

1.35%

563

863

20233

22487

22467

-20

-0.09%

543

523

20234

22467

22534

67

0.3%

419

486

20235

22534

22355

-179

-0.79%

447

268

20236

22355

22406

51

0.23%

424

475

二、行业人数增减情况

从行业分类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就业人数稳步增长,较上期末增加91人,增幅4.69%;国庆节、618购物节等节日效应带动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岗位需求,增员37人,增幅1.29%。本期6个行业存在减员情况,其中减员人数最多的前3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减员143人,批发和零售业减员33人,金融业减员13;减员幅度最大的前3个行业分别是:建筑业减员3.35%,批发和零售业减员2.41%,金融业减员1.53%(见下表)。

行业

监测企业数

建档期

调查期

变化人数

变化幅度

1

制造业

32

11055

10912

-143

-1.29%

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

753

751

-2

-0.27%

3

建筑业

1

269

260

-9

-3.35%

4

批发和零售业

9

1371

1338

-33

-2.41%

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

2879

2916

37

1.29%

6

住宿和餐饮业

2

378

375

-3

-0.79%

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

1942

2033

91

4.69%

8

金融业

1

847

834

-13

-1.53%

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

353

360

7

1.98%

1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

142

142

0

0%

11

卫生和社会工作

1

2478

2485

7

0.28%

总计

60

22467

22406

-61

--0.27

三、企业性质人数变化情况

60家监测企业中,54家内资企业和2家外商投资企业监测岗位数增多,比上期末分别增加7人和11人,增幅分别为0.03%和1.63%;4家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岗位数减少78人,减幅3.61%(见下表)。

监测企业注册类型分类变化情况

企业性质

企业数

建档期就业人数

调查期就业人数

岗位

变化数

变化幅度

内资企业

54

19633

19639

6

0.03%

其中

国有企业

7

4899

4911

12

0.24%

股份合作企业

2

317

305

-12

-3.79%

有限责任公司

31

9009

8881

-128

-1.42%

股份有限公司

4

1884

1883

-1

-0.05%

私营企业

9

3072

3145

73

2.38%

其他企业

1

452

514

62

13.72%

港、澳、台商独资企业

4

2159

2081

-78

-3.61%

外商投资企业

2

675

686

11

1.63%

其中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

190

188

-2

-1.05%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1

485

498

13

2.68%

四、减员类型和原因

本季度60家企业累计减员1290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207人和62人,减幅为13.83%和4.59%。其中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和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人数占减员总数的91.08%,环比上升4.97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33个百分点,其原因找到新工作占比56.82%、结婚/生子/上学/入伍等占比15.91%、对工作环境不满意占比13.64%、农民工季节性返乡和觉得工资低均占比6.82%;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6人,占减员总数的1.24%,环比下降1.7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35个百分点,主要为季节性用工;劳动合同终止99人,占减员总数的7.68%,环比下降3.28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98个百分点(见下表)。

减员类型

减员人数

(人)

减员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用人单位解除

劳动合同

16

-28

4

1.24

-1.7

0.35

劳动者解除

劳动合同

700

-66

40

54.26

3.09

5.45

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475

-48

-128

36.82

1.88

-7.78

劳动合同终止

99

-65

22

7.68

-3.28

1.98

总计

1290

-207

-62

100

/

/

五、隐性失业人员变化情况

本季度末我市60家监测企业隐性失业人员85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3人和38人。其中内部退养46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5人和13人;放假轮休34人,环比、同比分别增加2人和1人;其他5人,环比、同比不变(见下图)。

第三部分:企业用工监测情况

一、总体情况

本季度末监测企业在职员工数有所减少,实有员工22820人,比上期末减少0.69%;比去年同期减少2.25%。虽总人数下降,但技工在职人员增多,6314人,环比、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32%;占比27.67%,环比、同比分别上升0.480.98个百分点;普工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两类人员双减,其中普工13786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1.38%和3.82;占比60.41%,环比、同比分别下降0.420.9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2720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1.16%和2.19%;占比11.92%,环比下降0.06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01个百分点。

经过一季度各类主题活动的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得到一定满足,本期计划招聘人数减少,共计划招工2177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12.78%和43.22%。本季度我市人社部门以“民营企业招聘月”、“千企百校”等专项活动为抓手,组织企业在城区各商业广场举办大型招聘活动、赴市内外各大高校开展校企对接专场招聘会,为企业解决用工1191人,招聘成功率为54.71%,环比下降3.66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9.58百分点;其中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167人,占实际招聘的14.02%,环比、同比分别上升12.219.64个百分点。(见下图)。

二、企业用工需求情况

从行业需求来看,国庆、中秋、暑假等假日效应,加速了旅游业的强劲复苏,本期交通运输业的用工需求大幅提升,环比、同比分别增长71.43%和227.2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用工需求保持稳步上升态势,环比、同比分别增长60.76%和43.5%;制造业的用工需求力度减弱,环比、同比分别减少26.79%和60.35%(见下表)。

行业

需求人数

需求比重

(人)

%)

制造业

1205

-441

-1834

55.35

-10.6

-24.5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08

192

154

23.33

10.67

14.02

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50

-10

150

6.89

0.48

6.89

批发和零售业

102

5

18

4.69

0.8

2.4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2

30

50

3.31

1.63

2.73

农、林、牧、渔业

46

-72

-33

2.11

-2.62

0.0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2

-9

-120

1.93

-0.11

-2.33

住宿和餐饮业

34

-5

-2

1.56

0

0.61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5

2

-13

0.69

0.17

-0.0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3

-6

3

0.14

-0.22

0.14

从用工分类来看,普工需求量持续减少,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多。本期需求技工330人,环比、同比分别增长11.49%和57.14%,占比分别上升3.39.68个百分点;需求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76人,环比增加7.89%,同比不变,占比分别上升0.691.51个百分点。对普工的需求环比、同比分别减少16.85%和50.08%,占比分别下降3.9911.19个百分点。从招聘成效来看,解决技工用工需求61.21%,解决普工用工需求53.64%,解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用工需求51.32%(见下图)。

三、企业员工流失及缺工情况

被监测企业本季度共流失员工1350人,环比增加3.29%,同比减少1.03%;流失率为5.92%,环比、同比分别上升0.230.08个百分点,除临时工主动或被动离岗外,就业景气度回暖,就业机会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在职员工的流动性。从用工分类来看,技工流动性相对稳定,流失人数环比、同比分别减少16.56%和33%,占比分别下降2.44.81个百分点;普工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流失情况有所加剧,环比、同比均呈上升走势。制造业、科技交流/推广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三大主流行业流失人数较多,其中制造业占比61.85%、科技交流/推广服务业占比14.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比10.15%(见下表)。

流失人数

(人)

流失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普工

1143

53

35

84.67

1.27

3.44

技工

136

-27

-67

10.07

-2.4

-4.81

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71

17

18

5.26

1.13

1.37

总计

1350

43

-14

100

/

/

期末60家监测企业缺工现象持续好转,仅缺工266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44.63%和62.32%。尽管技能人才在不断增加,但仍难满足企业的需求,用工缺口呈上涨趋势,其中技工缺工占比7.52%,环比、同比分别上升3.595.11个百分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缺工占比4.13%,环比、同比分别上升2.682.43个百分点(见下表)。

缺工人数

(人)

流失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普工

235

-222

-442

88.35

-6.27

-7.54

技工

20

1

3

7.52

3.59

5.11

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11

4

-1

4.13

2.68

2.43

总计

266

-217

-440

100

/

/

第四部分:产业园区用工监测情况

一、园区企业用工基本情况

本季度我市产业园区新入驻企业6家,期末127家企业在职员工27918人,比上期末和去年同期分别增长0.24%和3.42%。本期园区内企业计划招工2551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33.38%和38.32%。环比减少的原因一是年后各类帮扶措施已见成效,大部分企业的用工需求得到了满足;二是新入驻企业均在装修及试生产阶段,无大量人员需求,本期招聘人员多为补充性招聘、常态化储备人才及暑期工。同比减少是因为随着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地增加,本地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渐减弱,部分鞋服企业外贸订单在三年疫情期间已逐渐向东南亚转移,订单不稳定,一定程度减少对员工的需求。本期企业实际招聘1117人,成功率为43.79%,环比、同比分别上升0.1516.79个百分点(见下图)。

二、园区企业缺工情况

6月份统计,园区内重点企业有30%已不缺工,10%企业常态化储备人才,50%企业缺工10人以下,缺工在20人以上的只有3家企业。期末园区内共缺工370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47.14%和34.4%。从岗位分布来看,本期技工缺工现象突出,占比51.62%,环比、同比分别上升12.3311.73个百分点;其次技术和管理岗缺工比重仍呈上升走势,环比、同比分别上升2.524.35个百分点。普工缺工情况好转,占比42.43%,环比、同比分别下降14.8516.08个百分点。(见下表)。

缺工人数

(人)

缺工比重

%)

(百分点)

(百分点)

普工

157

-244

-173

42.43

-14.85

-16.08

技工

191

-84

-34

51.62

12.33

11.73

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22

-2

13

5.95

2.52

4.35

总计

370

-330

-194

100

/

/

三、园区企业流失情况

本季度园区内员工在职情况整体相对稳定,流动性降低,共流失1050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18.35%和18.1%;流失率为3.76%,环比、同比分别下降0.860.99个百分点。但随着年初疫情政策的优化调整,企业加速复工满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专业技术人员流失量持续增多,环比、同比分别增加0.79%和17.08%,期末园区内专业技术人才实有人数2010(见下图)。

第五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监测情况

一、监测总体情况

灵璧县10个行政村二季度新增外出就业482人,环比减少93.57%,同比增长13.15%。同比外出就业人数增加,返乡人数减少的原因是疫情放开后,经济发达地区的生产力恢复,就业机会增多;返乡299人,环比、同比分别减少96.22%和74.57%。季末外出总量为12091人,环比、同比分别增加1.54%和5.10%;占县内总劳动力的53.48%,环比、同比分别上升0.812.59个百分点(见下表)。

新增外出就业人数(人)

返乡人数

(人)

实有外出就业人数

(人)

期末外出人数占比

%)

本期数

环比增减

同比增减

本期数

环比增减

同比增减

本期数

环比增减

同比增减

本期数

环比增减

同比增减

482

-7014

56

299

-7612

-877

12091

183

587

53.48

0.81

2.59

二、外出人员总体流向

本期灵璧县人社部门加大了省内相关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多形式全方位推送就业岗位信息,本期13.28%的外出人员选择省内就业,环比、同比分别上升3.696.71个百分点。同时选择去珠三角、京津等地区转移就业的占比均有较大提升;长三角地区虽然仍是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外出选择地,但占比大幅下降,环比、同比分别下降27.1332.43个百分点(见下表)。

外出流向

外出人数(人)

环比增减

同比增减

所占比重(%)

环比增减(百分点)

同比增减(百分点)

省内转移就业

64

-655

36

13.28%

3.69

6.71

省外转移就业

长三角

225

-5308

-112

46.68%

-27.13

-32.43

珠三角

78

-618

66

16.18%

6.90

13.37

京津地区

50

-227

40

10.37%

6.68

8.03

其他地区

65

-206

26

13.49%

9.87

4.33

三、本地非农就业情况

二季度末监测本地非农就业人数61人,其中在企业就业人数25人,占本地非农就业人数的40.98%;自主创业人数13人,占本地非农就业人数的21.31%。与上季度相比,选择进企业就业比重上升2.5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选择灵活就业的比重上升14.46个百分点(见下表)

监测期别

期末非农就业人数

在企业就业人数

自主创业人数

占非农就业人数比例

占非农就业人数比例

20222季度

43

20

46.51%

13

30.23%

20231季度

65

25

38.46%

14

21.54%

20232季度

61

25

40.98%

13

21.31%

四、外出人员返乡就业情况

为吸引返乡务工人员就近就地就业,该县人社局多措并举,积极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广泛发布县内外最新就业岗位信息,组织工作人员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村),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下一步灵璧县人社局将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强化政策扶持,帮助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强化培训促进,帮助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强化创业带动,帮助劳动者实现倍增就业;强化活动引领,帮助劳动者实现转移就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