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562179030/202206-00007 信息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2-06-22 发布日期: 2022-06-22 15:43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新闻发布会解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刘光关于宿州市“办实事暖民心宿州在行动”的解读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新闻发布会解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刘光关于宿州市“办实事暖民心宿州在行动”的解读

来源: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2-06-22 15:43 编辑:宿州信息公开014

发布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刘光,市就业管理中心(市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沈飞,市就业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席从文

参会媒体:市场星报|安徽科技报|安徽法制报|人民数字|中安在线|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宿州发布

访谈时间:2022年6月21日

发布地点:宿州市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访谈摘要:介绍宿州市《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有关情况和工作推进情况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宿州市“办实事 暖民心 宿州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市委市政府把就业促进行动作为暖民心行动之一高位推进,出台《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多暖心服务,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本场发布会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刘光,宿州市就业管理中心(市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沈飞,宿州市就业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席从文,向大家介绍我市《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有关情况和工作推进情况。今天到会的媒体有:市场星报、安徽科技报、安徽法制报、人民数字、中安在线、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宿州发布。今天,我们也特别邀请了部分群众代表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的到来。

首先,请刘光局长介绍我市《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刘光

刘光: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根据宿州市暖民心行动工作安排,下面我将《就业促进行动方案》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行业、部分群体失业风险上升,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压力增加,人民群众对就业服务需求增强。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结合宿州实际,我局牵头研究制定了《就业促进行动方案》,明确了2022年到2025年目标任务,谋划了落实举措,既有阶段性举措和长期性举措,又有常规性举措和突破性举措,切实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就业不充分,市、县(区)范围内用工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

二、主要内容

《就业促进行动方案》围绕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方面,提出以建设“三公里”就业圈、“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持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减少失业人数,缩短失业时间,推动更加充分就业,力争2022年40%以上、2025年70%以上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的目标任务。围绕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匹配方面,聚焦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不对称、技术工人紧缺等难题,发挥组织就业、技能就业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企业缺工问题。提出2022年高校毕业生留皖率达70%以上,到2025年高校毕业生留皖率达73%以上;大力提高技能人才供给,年均新增技能人才1.2万人;举办招聘会不少于400场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4800人。目前,全市高校毕业生在皖就业人数为5885人,留皖率为50.11%。全市开展线下线上招聘会349场,为3916家企业提供用工服务,达成用工意向5224人。

一是以拓展社区服务职能为抓手,实现“家门口”就业。创新开展“三公里”就业圈,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帮扶社区困难群体就业。

二是以扩容提质为关键,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本地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促进农民工省内就业,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

三是以供需匹配为抓手,强化企业用工服务。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机制,建立劳动力资源协作联盟,积极推广全省求职用工“一网通”平台,扩大人才技能供给。

四是以提升质量为支撑,深化多元服务机制。发挥多元服务主体作用,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

同时,《就业促进行动方案》还明确了6项支持政策,包括“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公共招聘服务平台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阶段性稳就业补贴、临时性专项岗位奖补等。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暖民心行动部署,坚持对标对表,注重结果导向,加强过程调度,确保就业促进行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我们将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有没有得到实惠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关键,真正把就业促进行动这项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同时,也希望在各位媒体朋友们的大力帮助下,进一步宣传好就业创业政策,充分挖掘亮点,展示闪光点,推广宿速就业先进典型。在此,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对就业创业工作的关注、关心,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努力营造好崇尚劳动、积极就业的社会氛围。

主持人:感谢刘光局长的情况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和群众代表就您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


市场星报记者:请问“三公里”就业圈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在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刘光:“三公里”就业圈以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主要解决社区内小微企业招工难、招工渠道不畅等问题,促进社区内因照顾家庭等原因难以外出就业的劳动者就地就近实现就业。今年以来,我们在各县区选择2—3个社区开展了“三公里”就业圈建设试点,目前,全市已有11个社区建成了“三公里”就业圈试点,已有69个社区搭建了“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建立了社区快聘APP。全市“三公里”就业圈已注册企业已达2315家,累计访问量128919人,推荐就业岗位13011个。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充分发挥“三公里”就业圈在促进社区居民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线上依托网站、手机应用软件、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渠道进行宣传;线下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在居民小区出入口、楼道口等人流量大的场所张贴宣传标语、海报,设立宣传站点、开展集中宣传活动等方式进行推广。另一方面,摸排招工用工需求。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查、大数据筛选等多种方式,摸排辖区内用人单位的招工用工需求。引导符合条件的经营实体入驻线上服务平台,发布招聘岗位信息,提供供需对接、常态化招工用工指导等服务。

通过实施“三公里”就业圈建设,使有就业需求的都能得到就业服务、符合条件的都能享受就业政策,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以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社区居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推动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拂晓报记者:当前,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稳就业工作仍面临一些压力,请问,我市在拓展岗位供给兜牢就业底线方面有哪些举措?


市就业管理中心(市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沈飞

沈飞:帮扶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谋划就业促进行动时,坚持阶段性举措与长期举措、常规举措与突破性举措相结合,在做好长期谋划的同时,围绕当前就业形势,提出具体的拓岗目标任务。对高校毕业生,我们在每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3900个左右的基础上,2022年,结合今年高校毕业生大幅增加的实际,开发2300个左右短期就业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3—6个月就业见习、参与疫情防控等服务,同时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计划不低于900个。对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群体,在每年开发2200个左右公益性岗位的同时,2022年在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开发疫情防控员、社区管理员、安全信息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1900个左右,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因疫情等原因失业的人员。同时我们还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在水电气、公交等领域增加岗位,增加比例不少于5%。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单位尽快完成岗位开发,安置有需要的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


群众代表孙钊:请问,就业促进行动针对农民工群体,采取了哪些举措?


市就业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席从文

席从文:以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的“两强一增”工作为抓手,加强在乡农民工定期联系和分级分类服务,畅通就业求助渠道,建立健全动态更新的岗位储备机制和多方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失业农民工可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进行登记,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同时,我们也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从沪苏浙等地返乡农民工情况,通过本地消化和市内协作,引导尽快实现就业。我们还加强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指导县区、乡镇、村规范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对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确实需要裁员的企业,我们提前介入指导,鼓励同等条件下优先留用脱贫人口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群众代表王贺虎:现在国家、省、市十分重视技能人才培养,请问我市在技能人才供给方面有哪些举措?

席从文:我们围绕社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2年开展补贴性培训4.19万人次。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支持企业举办技工院校,稳步扩大系统培养技术工人规模,提高高级工培养比例,每年稳定向社会输入2000名合格技术工人。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人才。推进企业、技工院校、社会评价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引导企业将评价结果与待遇挂钩,多方位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年新增技能人才1.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00人。

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刘光局长就我市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沈飞主任、席从文主任现场回答了各位记者和群众代表的提问。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报道,扩大我市就业促进行动各项内容举措的群众知晓度、参与度。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